「派樂地」(parody)的原始語意,指涉一種特殊的藝術模擬手法,

諸如從詩歌、戲劇、美術、音樂…等原有所本之處,歪改出另一套具有諧仿、

詼諧、諷刺、搞笑、滑稽、甚至惡搞意味的異類創作。

主辦單位將門票設計成普克牌樣式,再夾著一個印有展覽主題的汽球!算是十分精緻!

001-1.jpg

「派樂地」的戲法源自人類天性,是人類集體自我治療、自我安慰、以及自我反省的一帖良藥;也因此,「派樂地」型的藝術創作,是全球化時代最便於人類交流分享、相互參照的文化內容。當今世界,具有派樂地精神的藝術創造者不勝枚舉,本展覽試圖從眾多的亞洲藝術家中做一個選樣,除了兼顧文化的多元性及地區代表性,更重要的是,探討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的一種「派樂地」精神。
「派樂地」的藝術創作,不同於單純「發洩性的惡搞」,而是試圖在看似輕鬆、簡單容易(Simple)的玩笑中注入複雜、多層的深意,是蓄意地借助模仿、扮裝、拼貼、滑稽等手段,戲謔地描述一種現象、或暗諷某種對象。「派樂地」風的作品,技術面看似簡單容易,其實內涵微妙、豐富、高超到了一種藝術的化境。簡言之,派樂地是創意的惡搞、高段的無厘頭、刻意的白爛、有意義的瞎!

現在就隨著小胖帶你體驗一下派樂地!

001.jpg

首先在剪票過後,先看到的是"天使甘地"說實話在現場搭配上陽光及背後窗戶的確很有意境!

作者: 赫瑞•多諾(印尼)

1960年出生雅加達的赫瑞•多諾,是聞名國際的印尼藝術家,多元跨界的創作,除了汲取爪哇傳統的音樂、舞蹈和皮影戲,也融入西方現代的卡通和政治人物,而發展成風格多變的繪畫、行動、雕塑和裝置。

多諾擅長以怪異卻熟悉的組裝形象,來諷刺、省思我們所面對的現實社會和生存處境。〈天使甘地〉即是將印度聖者甘地的形象,轉化成擁有白色翅膀的天使,寓意了反暴力、反殖民的內心渴望。(下圖右上)

往前走後只發現這發光的暗房間內,充斥這怪異氣氛!夾雜著電動設備的運轉聲!

向內探視,發現一隻獅子雕像正在旋轉著,一開始被沒注意它眼部的發光,反倒是被它華麗的身上紋絡給吸引~

 002.jpg

作者: 馬克西姆•提敏寇&薇卡•米茲芮荃卡(俄國)

曾留學德國的馬克西姆•提敏寇,為俄羅斯藝術團體「修正版」的成員之一,熱衷多媒體藝術的他,與另一位從事雕刻和陶藝的藝術家薇卡•米茲芮荃卡(Vika Mitrichenka),共同創作了〈中國風〉(Chinoiserie)。「Chinoiserie」是一個法語專有名詞,特指西方文化中的中國熱風潮,此作之理念,即是基於17、18世紀期間,歐洲掀起的中國熱現象,利用機動雕塑和雙頻道的影像投影,進行一種純想像的、更異國情調的混仿呈現。

這件作品同時也嘲諷了歐美近年再度掀起的中國熱現象,展場中慢慢轉頭環顧四周,怪誕俗麗的粉紅色獅子,即是套用西方人心目中已定型化的中國圖騰造形,而從獅子雙眼中射出的二道影像,在牆上疊映出如萬花筒般,不斷彈奏樂器的演出者群像,也強調了一種正經而華麗,矯揉也造作的特殊趣味。這些無聲的影像,除了擬造出西方人綺麗幻想的中國原始「印象」,實際也提供給觀者莫大的想像空間。(上圖右下)

正當在等待獅子頭選轉過來時按下快門,發現這張詭異的笑容!當時又只有我一個人!趕緊走出這房間~嚇死我了!

003.jpg

作者:陳擎耀(台灣)

台灣青年藝術家陳擎耀,以一系列挪用日本次文化流行的扮裝攝影作品出道和聞名,基於手工仿作的全套服裝道具,和以自己為主角的集體扮裝演出,陳擎耀陸續從街頭大頭貼、日本電視古裝劇、同人誌文化,和中國古代的科技百科《天工開物》中吸收元素和靈感,發展出了一套以惡搞、誤置、重新演繹原典為主軸的「二次創作」路線,和一種時空錯亂文化混雜的個人藝術風格。

本次參展的〈I愛NY〉系列,是陳擎耀今年紐約駐村期間所完成的新作。他延續先前對於全球移民文化的關注與探討,以仿家族群像的拍攝手法,借用當地中國、日本、韓國及義大利等異國料理的餐廳為場景,進行一場跨文化族群和血統身份的扮演;事實上 ,〈I愛NY〉系列所呼應的也正是一種以飲食消費為起點的「異/假」文化想像。

004.jpg

作者: 松井若菜(日本)

今年才25歲的日本女畫家松井若菜,於就讀大學預備學校時,即因贏得村上隆主辦的「藝祭(Geisai)」第六屆金獎,而迅速在日本藝壇嶄露頭角。

松井若菜的自畫系列,拋棄傳統肖像畫的身份或地位表徵,自由拼貼毫不相關的圖像素材,如其最愛的水棲蠑螈、波斯菊、蘑菇或浮游生物等。藉由拆解原始文本並加入個人詮釋,松井若菜從周遭生活、真實物件中轉化出派樂地式無厘頭、自我嘲弄的語言,大幅拓寬了肖像畫的各種可能性。

一進入這個展間,我目光立即被這尊略帶著邪惡的娃娃吸引,而吸引我的竟然是手上所捧著的拷蝦子....

它讓我聯想到外雙溪釣蝦...好想去唷~

005.jpg

松井若菜本身是個可愛、討喜的小女生,但她總喜歡在畫裡醜化自己,以極盡惡搞的方式,創造出一種讓人看過就不會忘記的自畫像,她藉此自我娛樂,並引發觀眾的會心一笑。畫中的她可能掉進森林泥淖裡,只露出兩個朝天的豬鼻孔掙扎呼吸,卻又一副很開心、極享受的奇怪表情;其他怪樣如仰頭口吐泡沫、瞇眼猛打呵欠、流著鼻水猙獰吶喊等,誇張而千奇百怪的臉部表情,都成為這位藝術家詼諧搞怪的視覺語彙。

她的畫作讓人很有張力,搞怪但是卻很親切!

有別於一般美女的畫,她反而突顯出大眾所謂醜女...的特色!

而且她的畫作十分耐人尋味之處就是,處處藏有驚奇..怎說呢?不知是否有注意到門牙中的小女生!

而他手中還握著多啦A夢的玩偶~而且眉毛處竟然長出香菇...頭髮內還有鮮魚..

006.jpg

這張還好她是日本人,否則如花的經紀人一定會出來抗議....真的很像~

 007.jpg

在欣賞她的畫作總是讓我十分驚奇,很多天馬行空的東西竟然都協調的在畫面中呈現!

或許作者內心深層的意義...我太膚淺所以不懂!但就欣賞角度來說是十分有戲劇感!~

008.jpg

作者:藍鼻子(俄國) 赤裸的真相(二十七)

俄羅斯著名的「藍鼻子」藝術團體,成立於1999年,是由絲拉法‧密辛(Viacheslav Mizin)與亞力山大‧沙布魯夫(Alexander Shaburov)二人所組成,他們以幽默惡搞的行為藝術為主,堅持依循俄羅斯當代藝術的美學戰略,採取滑稽嘲弄的藝術手法批判政治及大眾媒體,傳遞出鮮明的本土民族性格。

藍鼻子的代表作〈赤裸的真相〉系列,透過動態錄像和平面攝影方式,結合虛構的場景和搞笑的演出。一幕幕有如俄羅斯普通家庭的客廳場景中,入鏡演出的卻是2-3位赤裸男女,擺出各種曖昧、帶有性暗示的肢體動作;唯一明顯可辨的是,他們臉上拼貼的公眾人物形象面具。

「藍鼻子」調侃了不同時代中,因為媒體推播而廣為人知的政客、明星乃至宗教人物,包括電影《哈利波特》中的男女主角、帶有女性特徵的美國總統布希、蘇聯共黨頭子史達林與列寧、德國狂人希特勒,以及左擁希拉蕊右抱萊斯的賓拉登等等。這些戲謔的低級模仿趣味,以裝腔作勢的正經,或狂歡無忌的輕浮,逐一揭開影像傳媒、虛假政治背後的真實,也適時滿足了觀眾個人的想像快感。

走入這間展間內充滿駐足的人群,大家都臉帶害羞的在笑著!屋內有這電視的配音聲...

我走進去一看...榮恩...哈利...你們怎麼在上妙麗~

當然這是合成的,不過我個人對這種性暗示的作品倒是不怎麼對味~也不是很懂!所以拍拍照便出來了!

 009.jpg

正當在排隊前進時,這張畫....好奇怪唷!它其實是將電視裱在畫框內

讓狗與人的眼睛隨行走過去的參觀者擺動~若沒注意可能會匆匆晃過渾然不知!(下圖左)

 互動裝置的〈什麼人養什麼狗〉系列作品,同樣以藝術家及其友人扮裝入鏡的手法,持續玩弄著既定的文化符號,甚至是自己的作品,從中嫁接出一本正經、引人發噱的樣板化肖像照。作品中人和狗都以極認真講究,卻還是不太體面的裝扮呈現;當觀眾從作品前方走過,活靈活現、賊爾兮兮的兩對眼珠會跟著人轉,增添了與觀者對話的戲劇效果。另為本次展覽重新製作的新版〈張飛戰岳飛.泡泡滿天飛〉,除了再次彰顯藝術家個人對於次文化的執迷,也進一步透過民眾的介入,映射了文化消費和再生產間的內化行為。

010.jpg 

作者: 廖堉安(台灣)

偏愛卡漫趣味風格的台灣藝術家廖堉安,擅長以戲謔、角色模擬的手段,創造出介於人與動物之間的變體「自畫像」,這些圖像扁平、色彩鮮明的自畫像,類比了一種多重人格分裂、內心流動不定的「我」,這也是個人面對自身、他人與大環境時,所產生的一種喃喃自語式的派樂地行為和藝術想像,突顯的是疏離、矛盾、渴望、尷尬的生存情境。如〈無言的愛戀〉、〈憤怒的小短裙〉等,即是以失語或發洩式的極端情緒,來探討人際、物我關係中的不對等或失衡狀態。

本次展出的〈虛擬的戴髮練習〉系列新作,延續鳥人的複合形象,實踐著一種似是而非、虛擬生活型態的練習。人扮動物、動物擬人的層層偽裝,呈現了人與動物之間似相互依存又曖昧難分的關係;人類因社會化而不得不的虛偽,為符合大眾期待而產生的強迫症狀等,正是這個作品系列質疑、嘲弄的對象。 

012.jpg011.jpg

作者: 修正版(俄國)

俄羅斯藝術團體「修正版」於2005年成立,由安德烈.杜瑞卡(Andrei Dureika)等五人共同組成,名稱援用了俄國文學家果戈里(Nikolai Gogol)的劇作《欽差大臣(Revizor)》而來;同時也點出他們有意「修正」藝術史的創作路線。

「修正版」深受西方藝術史流派和擺拍攝影的啟發,擅長從古典藝術的形式、內容中照見當代藝術的理念,他們熟練地運用Photoshop 軟體,製作精細而複雜的影像合成作品。在《你的最愛》系列中,他們以一種虛構的科學化手法,自行訂定如權威、書卷氣、粗野狂放等特質的評分標準,從史上聞名的近二百位藝術家中,遴選出二十一位被認定為具有重大影響的開創者;以他們的形象及作品風格作為聯想基礎,對歷史文本發動惡搞式、主觀性的重新詮釋。

在這些作品中,「修正版」將喬托(Giotto Bondone)、達文西(Leonardo da Vinci)、杜象(Marcel Duchamp)、培根(Francis Bacon)等古今藝術大師的自畫像,經由真人扮演再加上電腦修繪,成為半人半獸,雙眼直視、臉色奇異的長毛生物。強烈的視覺張力結合細膩的處理手法,賦予影像詭譎而神祕、野蠻和文明的衝突趣味,也突顯了俄羅斯派樂地藝術的戲仿特長。

013.jpg

 作者: Sako Kojima(日本)

1976年生於京都,東京市立藝術學院畢業的Sako Kojima,跨足雕塑、表演、攝影和繪畫領域,為日本新一代備受肯定的藝術家,她對現代社會中的人類精神狀態-無論是疲倦、傷心或失去理智的徵候-都深感興趣。在早年的表演作品中,Sako常將自己擬動物化為一隻倉鼠,披著鼠頭罩、啃著木屑,乍看非常獨特且惹人憐愛,但慢慢卻表現出一種諷刺,可以關聯到人類切身痛苦與悲傷的情感經驗。

014.jpg

本次展出的一系列迷你裝置作品,是工具類現成物、手工絨毛娃娃、和樹脂或大理石小雕塑的超現實組合。這類作品初看讓人覺得「非常可愛」,再仔細觀察這些「可愛」的藝術物件,則會發現許多異於常理的組合:如被綁架在華麗座椅上的二隻小栗鼠;如夾在朽木和女性屍體之間的雞蛋,或遊戲於冰冷夾具中的小動物群…,它們正像怪異的小劇場,接力上演著一連串殘酷、受虐的視覺戲碼

015.jpg016.jpg017.jpg

〈我可以孤獨 2〉,眼神溫馴的小綿羊,以不尋常的造型和姿態,回頭舔拭自己紅腫的屁眼,此作集美麗純潔與愚蠢可笑於一身,將自我診療與自我迷戀混為一體,是派樂地藝術的正宗典型。

020.jpg021.jpg

作者: 王慶松(中國)

1966年生於黑龍江省的王慶松,是中國知名的當代攝影家。一開始從事油畫創作,自1997年後,為充分捕捉快速變遷的社會現象,轉向攝影和電腦影像合成創作,成為中國最早結合「豔俗」扮裝和數位合成的藝術家。

作品偏愛借古諷今,透過編導式的舞台和道具,挪用、參照中國的歷史典故和藝術脈絡,表達他對當代消費文化、物質生活的體認和質疑。作品〈找樂〉中的人物,以不中不西、廉價低俗的裝扮,諧擬了古人的享樂場景,實際調侃的是物欲橫流、虛偽浮誇的資本主義社會現象。而從育兒經驗中得到靈感的作品〈賣貨郎〉與〈學前班〉,可視為王慶松以派樂地手法,針對下一代教育問題而提出的兩種反思-經由物品販賣者的角色,反映出有形的消費流行對孩童成長的累積性影響;透過傳道授業者的演出,影射無形的思想口號對於下一代滲透式感染。

018.jpg

作者: 赫瑞•多諾(印尼)

〈偽發展原型〉,以發出聲響的十組大型裝置,將世界各地獨裁者、軍政領袖的臉孔,混搭在持有衝鋒槍的暴龍軀體上,直接而強烈地諷刺這些高高在上的決策者,假發展之名,無限擴張個人權力的事實。(下圖右)

019.jpg

作者: 傑夫•昆斯 國王與皇后(印尼)

1959年出生來自印尼當代藝術重鎮日惹的蘇瓦吉,是當前活躍於國際藝壇的東南亞藝術家,他擅於引用西方1960、70年代表演/行為藝術的經典文件和照片,透過水彩或油畫的方式,重現凝結在相紙中的演出人物。作品涉及「攝影」所蘊含的雙重意義,一種將瞬間動態生命化為永恆記錄的死亡意象,傳遞出蘇瓦吉作品對於生/死、存在/消亡的關注與思維。1994年起,蘇瓦吉開始收藏骷髏,研究人體骨骼結構,對他來說,「去除肉身之後,骷髏才是人類最共通的狀態」,一系列倍受矚目的「骷髏」主題創作因而產生,他用嘉年華式的手法戲謔地仿作藝術經典,調侃了人類可笑的生存狀態。

蘇瓦吉向女性身體藝術家及其夥伴致敬的〈潛能〉作品,將1980年代的行為紀錄照片,轉換成背景有骷髏紋飾的手繪油畫;另外諧仿當代藝術家傑夫‧昆斯(Jeff  Koon)金屬雕塑的作品,結合了骷髏頭、米老鼠和皇冠這三種大眾熟悉的符號,用來嘲弄「媚俗」的藝術風格;另〈在杜象及森村泰昌之後〉也是以荒謬化的人體骷髏扮裝,強化介於生命及死亡間的詭異存在。

022.jpg

作者: 埃•尼歐曼•米斯尼亞迪(印尼)

米斯尼亞迪除了曾赴印尼文化之都日惹(Yogyakarta)學習藝術,本身也深受出生地峇里島在地傳統文化藝術的啟發。他的近作基於個人對週遭社會及人類行為特徵的觀察,從中開創出一種色彩鮮明、詼諧逗趣卻帶有嘲諷意味的強烈視覺畫風。

本次展出的作品,橫跨米斯尼亞迪2000-2008年間的創作,他擅長以圖像加上漫畫的敘事對話形式,描繪出型體誇張、佔滿整個畫面的主角人物;當中黝黑壯碩、臃腫變形的英雄角色,是其作品裡經常出現的內容,這也包括了拳擊手、足球員等時下流行的運動人物。

米斯尼亞迪充滿戲劇效果的畫作,刻意強化人體的肌肉組織,和厚實的塊面造型,這點明顯傳承了印尼現代派的立體主義風格。他從大眾媒體擷取大家熟悉的超人、蝙蝠俠或運動員形象,一方面藉助觀眾對這類角色的認同或崇拜,另一方面透過俏皮、幽默的手法,將之改寫成肥胖、陷在馬桶中的囧英雄,徹底顛覆當今社會現象中的神話主義。

023.jpg

作者: 朱駿騰 (台灣)

現今仍在倫敦遊學的朱駿騰,原為廣電系電影組的學生,大學期間曾擔任多部短片導演與攝影師,近年開始轉向純藝術的創作。

〈大奶特攻隊〉中,朱駿騰戲仿了一種將情色物化的誇大廣告類型,透過低級搞笑和動漫性格的視覺語言,以裝置形式混搭了賣場廣告和普普大師安迪.沃何的藝術展場,加上一種單調而氾濫的影像、諧仿了商業蠱惑/麻痺人心的市場操弄。

024.jpg 025.jpg

走到尾聲,這裡有巨大的牆面上有滿滿的彩繪玻璃愛心

026.jpg

另一道牆則是透明的愛心,雖然意境已經忘了!但頗美所以照一下嚕~

027.jpg 028.jpg 029.jpg 030.jpg

觀看完後~對於派樂地.....其實感觸並沒很深!

就是一種現代藝術的表現!不單是畫作...也可以是影音....拍攝....立體....都是可以用來表現的題材!

就視覺感官上來說...是很強烈的訴求!

雖然我可能不明白所訴求為何?但是她總是有傳達出來!畢竟我是鈍者....

以經濟考量來說50元的門票!比皮克斯便宜太多了!

而且內容也較為有趣!充實~

 

版權所有 © 台北當代藝術館Designed by CREATOP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an09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